招生官揭秘:申请美国名校,这个指标很重要!

发布时间:2023-02-0317:18:54人气:940来源:本站

2018年的哈佛亚裔歧视案让个人评分(Personal Score)这个概念走进了大家的视线。原来进入名校,不光需要有优秀的学术成绩和标化成绩,还需要有个性十足的活动、经历和想法。

 
1.jpg


美国大学大部分采用Holistic Review评估法则,也就是综合考核录取这一标准,这个标准会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因素做综合的评判。《普林斯顿评论》公布了美国大学的录取评估方法,通过其公布的内容,网络上总结了一套“美国大学录取公式”。


学生“录取指数” = 
就读高中(0-4分) + 

课程难度(0-21分) + 

年级排名(0-3分) + 

平均成绩(0-16分) + 

SAT成绩(6-25分) + 

国家荣誉学者决赛者(0-3分) +

申请论文(-3-5分) +

推荐信(-3-4分) + 

课外活动(-5-30分) + 

种族多元化(-3-5分) +

体育活动(8-40分) + 

超级录取(40分) +

红包项目:父母(3~8分)+

家住远处(3分)+

教练征召(5-10分)+

极其特殊(3-5分) 


 

这个公式一共涉及到13项评分标准,这些标准不仅包括学生的学术成绩和表现,还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、兴趣爱好、第三方评价等因素,更有“红包项目”这个大多数申请者都不会有的参数。

 

除了以上各项细分的录取考虑因素之外,绝大多数的名校都会给申请者分配个人评分,它是美本整体录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
为此,我们专门从网上找到了范德堡大学招生官分享的内容,他详细分享了招生官对个人评分的看法,希望这篇内容可以帮大家提前了解名校申请中,我们需要提前了解的一些规则。

 

什么是个人评分?

如果说学术分数(Academic Score)是定量的标准,由成绩、考试分数、严格程度、班级排名、考了几门AP来衡量,那么个人评分则是定性的指标,通过非量化的手段来评判你的水平。

 

招生官会通过你的活动、文书、推荐信和其他信息来给你进行打分。它通常以学生的背景为基础,招生官看你所在城市、家庭和高中,把你跟当地申请者的平均线作比较后给你打分。

 

个人评分不仅仅是“你做了什么课外活动”,更重要的是“你如何谈论这些经历的?”
招生官会阅读你的材料,根据你的描述来给你进行打分。也就是说除了你具体做了什么活动之外,你对这些经历的看法,也会影响到招生官对你的整体印象。

 

个人评分的标准是什么?

在申请资料中,优先级最高的因素有软性条件与硬件条件,它们是具有同等重要性的,即课外活动和个人特点评分。

 

说到个人特点,就不得不提毅力、勇气这些因素,近几年很多学校在考查学生背景时都会考虑这一因素,而这一特点则需要通过文书和活动来体现。其实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课外活动要做得有延续性、有深度,横向和纵向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。

 

当然,想在这两点上有出色的表现,就需要尽早地开始科学的规划。

 


不同学校对个人评分有不同的标准和侧重,但大体离不开以下几个标准:


背景(Context)、认可度(Recognition)、影响力(Impact)和持续时间(Duration)。

 

背景:你的学校、家庭和所在地背景,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招生官对你的期望值。如果你在整个高中期间要照顾你的家人、来自一所很差的高中,是家里的初代大学生,招生官会以更宽容的眼光来看待你的课外活动。

 

认可度:你的活动被外界认可过吗?认可度可以是体育方面的荣誉和奖项、学术竞赛或者大额奖学金;也许你通过游戏设计、创办播客、出售原创艺术作品等方式取得了成就。如果你想向招生官说明你的成就,请尽可能量化你的活动。

 

影响力:你的课外活动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吗?你的活动有让你的家庭、学校、社区和城市变得更好吗?招生官经常会将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申请者描述为“变革者”、“自然领袖”(Natural Leader),这些人不论是行动力还是影响力,放在一众申请者中都是非常突出。

课外活动能够凸显学生的特质和亮点:

通过课外活动,招生官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,可以了解你的兴趣爱好、学术爱好、个性,还有你的强项等,能够知道除了读书以外你的时间都是怎么分配的,还可以判断你的领导能力、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。

 


持续时间:你从事这些活动有多少时间了?如果你对一项活动有足够的热情,那它应该会推动着你在每个阶段不停地投入去做,而不是短期的兴趣。

 

随着你在一件事情上投入的时间越长,招生官期望看到你把这件事情做的更好、更强,并从中挖掘一些深度和意义。招生官会认为,如果你是一个愿意为热爱投入大量时间的人,那你大概率会把这份热情延续至大学,为校园注入一些新鲜血液。

 

基本盘/例外:虽然我们说起个人评分,它听上去像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指标,但你要想在名校获得个人评分的高分,拿下国家级、世界级的奖项,毫不夸张地说是录取者的基本盘。

 

当然,也有背景不是很出彩的申请者被录取,主要分两类情况:要么你的父母是学校的校友,要么你父母有钱到能为学校捐款捐楼,那学校也会相应的为你降低录取难度。

 

在美国,捐赠文化由来已久。除了部分公立学校以外,很多学校,尤其是私立学校获得的财政支持比较少,校友的捐赠使学校有更多的可用资金,学校有更多的奖学金可以给那些有才能的、努力的或者说家里面有困难的孩子,学校能够有更好的发展。


学生的父母捐赠过钱,证明他的家族对这所大学是认可的,他的家族是一个有爱心、有情怀、有远见的家族,所以学校会为学生的申请加分。

 


个人评分的权重如何?

如果你的GPA在比较低,想申请录取率低于10%的大学,那你可能在第一轮筛选就会被pass掉,招生官根本没时间看你的活动文书,更别提给你打个人评分了。

 

学校在考量申请者综合条件时,最注重的还是申请者的学术表现和个人经历,细分为年级排名、GPA、学校课程难度设置、标准化考试成绩、推荐信、课外活动、申请者性格特点。其中,在校学术表现以及标准化考试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。这可以简单理解为,申请者在申请某一所大学时,首先要满足学校所要求的硬件条件(学术条件),才有可能进入下一轮的录取候选人名单。

 


因为大部分学校在审核申请者条件时,都是先进行硬件筛选,硬件满足要求后,软性条件才有机会被审核。 

综上所述,学业成绩是你被录取的必要条件,而个人评分是录取的充分条件。

我们应该提前了解什么?

 


首先,它能帮助我们对申请的综合考察制度(Holistic Review)有更清楚的了解,个人评分是在你学术分数达标的情况下,对你的综合水平的评判机制。


第二,如果说GPA和语言考试成绩是你的硬件条件,背景提升就是为你的申请增加“软实力”。从个人能力、思维方式到情感心理,亮眼的申请背景补充是增强竞争力的有效助推。

 

GPA和标准化考试成绩是学校录取时看重的因素。然而,现在的招生官越来越重视学生成绩以外的表现,因为拥有亮眼成绩单的候选者实在太多。“考试机器”并不是美国高校的录取目标,一个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的申请者才是他们的“心头好”。因此,现在留美申请拼的不仅是成绩,更重要的是个人综合背景。

 

当然,除了顶尖大学之外,我们也希望大家能理性选校,不要太过于看重排名,有很多好大学虽然排名相对较低,但实力可一点都不差。

留学资讯